Catégories
Blocs-notes

Où trouver des informations de transcription

怎样查找译名信息

Où trouver des informations de transcription


  译名统一是翻译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必然要求,但查找译名信息却成了横亘在许多译者面前的一道大山。本文拟就此作相应介绍,以期更多的译者能自觉投入到译名统一事业中来。文章较长,以下先列出全文提要:

  • 人名与地名译名本质上都是外语专名转写,但遵循的原则略有差异,应参照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 人名译名应以新华社译名室的译法为本,可通过译名室编写的《法语姓名译名手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或译名室维护的​“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查询。
  • 地名译名应以推荐性国标《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法语》(GB/T 17693.2—1999)和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编写的《世界地名译名词典》为本,以《世界地名译名词典》《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或​“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为辅,彼此抵触的,以国标为准。

人名译名

  在介绍怎样查找人名译名信息前,就我国译名工作的发展作一回顾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是新华社译名室?

  新华社译名室是现今我国内地外语译名的主要参照(港澳台因历史与文化原因有所不同)。如果我们查找相关资料,可以读到这样的表述: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全国的外文译名很不统一的情况,周总理指示:译名要统一,要归口于新华社。”​
​“新华社参考消息译名室是上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官方新闻译名审定机构。”​

​“[2016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央网信办、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函,要求重要外文译名都要以新华社译名为准。”​

  但是,仅仅有这些介绍是不足够的,诉诸权威的做法恐怕也会引发部分译者的心理抵触(虽说订立规范本就意味着一种权力)。本文作者与新华社译名室无直接利益关系,希望以一种更加平实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应当以新华社译名室的译名为本。

  译名,就其严格意义而言属转写(transcription)。按​“释意学派”​的三角模型理论,则是无须脱离语言形式,可以直接从源语转化至译语的语码转换(transcodage),形象地说是做蛋糕时的葡萄干:源语的各种成分就像面粉或鸡蛋,做成译语的蛋糕后都不见了踪影,唯有点缀其上的葡萄干还能见到原貌。虽说译名通常无须经过意义转换这一步骤,但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如音素、音调等),要想做到完全的等价对应也不太可能。以法语人名 Jules 为例,过去译作​“儒勒”,现在改作​“朱尔”,但很难说哪种译法就一定更接近法语原文的读音。要想做到尽可能地准确,非得了解相应的知识不可(除了法语和汉语要过关,还得有必要的语音学和音系学知识,要经常进行翻译工作积累相关经验)。

  新华社译名室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译名室全称​“新华通讯社参考消息报社译名室”,故名思议,译名室虽是新华社的组成部分,但平时的直接业务是在参考消息报社进行的。熟悉《参考消息》的读者都清楚,《参考消息》以摘编、翻译外电、外网报道为主,而由于法律缘故,也是中国内地少有的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环球时报》亦可,但一般只占一版)。这样一家常年与外媒报道打交道,致力于将外文新闻译成汉语的机构,免不了要处理译名的问题,译名室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立的。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新华社、外交部、军委机关、教育部、中联部等10多个单位派人举行会议讨论统一译名问题。会议商定,首先由新华社制订译音表,并且确立了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约定俗成”​(作者注:​“约定俗成”​描述的是一种现象,用来作为译名原则不是很妥当,宜称作​“定名不咎”​或​“既定不咎”)的原则,向全国译名统一迈出了第一步。1956年7月24日,新华社党组决定成立译名组(后更名为译名室),译名组根据各单位参加的会议精神,接连制订了英汉译音表、法汉译音表等各国译音表。随后,外文翻译部决定集中十来个同志制作译名手册。

  译名室正是为统一译名而成立的,也始终以统一译名为己任。专业的事适合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在涉及外交等领域重要外文译名时尤其如此,不然​“一名多译”​确实会造成不小的混乱。

  当然,译名室作为一家机构也有其不足。译名室下属于新华社,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以外事工作为重点,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权威。优势同时也是劣势,新华社很少关注外事以外的人文、艺术、科技等领域,不会专门去整理、收录非外事领域的特殊译名。就目前而言,这些领域的译名还须译者自行查找、比对与选取。补足法语译名在这方面的缺口,即是本站的一大重要动机。

如何查找人名译名信息?

  译名室自1956年成立以来(最初称​“译名组”)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本文作者将译名室的重要工作整理如下:

  • 根据各部门联合会议的精神,先后制订了英汉译音表、法汉译音表等各语种译音表,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各语种译名手册,后经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法语姓名译名手册》于1996年出版,2019年再版。
  •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与各国民众流动的加速,译名室在各语种译名手册的基础之上出版合集,委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上下册,2007年再版。其中,其他语系人名收入上册(俄语、阿语等仅收录拉丁字母转写形式),曾使用或现仍使用汉字的国家或地区人名收入下册。
  •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译名室在已有纸质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2003年开始维护国际译名,且一直在持续更新。

  清楚了译名室的主要工作与出版成果,就可以按图索骥,从这些资料或资料库中查找需要的译名。

  一、《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版,2019年第2版)
  《手册》的优点在于只收录了法语姓名,翻阅时可以同时读到相近词条的译名,容易对法语译名规律产生直观印象。试以法语语音学习来类比法语译名学习:法语初学者面对纯粹的法语发音规则很难掌握,但如果能对某些法语单词有直观的印象,就容易举一反三掌握发音规律,那些不符合一般规则的特例也容易单独记住;类似地,​“法汉译音表”​是法语译名选字的主要依据,面对整页因按字母顺序排列而写法相近的人名,译者很容易在法语字形、语音以及汉语译名之间建立起感性、直观的联系,而那些不合一般规则的特例也能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很快注意到。
  不过,《手册》存在着若干较为致命的缺点:
  首先,当今世界国际交流加深,同一篇文本中往往会出现不同国家与语言的人名,只收录法语姓名的《手册》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其次,《手册》收录的特殊译名过少(如西蒙娜·薇依、安德烈·布勒东、米歇尔·福柯等均未收录),特殊译法只收录姓氏不收个人名(如维克多·雨果、可可·香奈儿等),只收真实人物不收虚构人物(如欧也妮·葛朗台、于连、于勒、梅格雷等),部分译名还保留旧式译法(如皮埃尔·洛蒂、尼古拉·萨科齐等),且这些缺点在2019年再版时未作明显改进;
  最后,《手册》只有纸质版和网友整理的扫描版,查阅起来较为不便。

  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辞典》是在各语种译名手册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因此《辞典》的法语部分和《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大同小异。《辞典》与《手册》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局部的修订:《辞典》面世较晚,编纂时必然涉及到对年代久远的《手册》译名作出修订;
  二是系统性的修改:如《手册》中可兼作女子名和姓氏的人名大都采用统一译法,《辞典》中则分别列出,如 Florence 在《手册》中译作​“弗洛朗斯”,在《辞典》中列为​“弗洛朗斯;弗洛朗丝”;
  三是与其他语种交互产生的改动:《辞典》就某些多语种共同的人名统一了译法,如 Bruno 在《手册》中译作​“布律诺”,在《辞典》中和其他语种一起统一作​“布鲁诺”​(值得指出的是,统一的考量早在《手册》中就已体现。《手册》中 GustaveLudovicMartinPaul 等分别译作​“古斯塔夫”​“卢多维克”​“马丁”​“保罗”​而非按法语发音习惯译作​“居斯塔夫”​“吕多维克”​“马尔坦”​“保尔”,即出于与其他语种译名统一的考量。但须注意的是,跨语种译名的统一是有限度的,像 AlbertClaudeEmmanuelXavier 等人名仍须按法语习惯译作​“阿尔贝”​“克洛德”​“埃马纽埃尔”​“格扎维埃”,而非写作​“艾伯特”​“克劳德”​“伊曼纽尔”​“泽维尔”)
  《辞典》收录了若干常见语种,方便根据人物国籍与所操语种选择译名;此外,《辞典》已经电子化,可在中国知网工具书库(但部分译名须登录方可访问原文,如搜索 Florence 只会显示​“弗洛朗斯;……”,选择查看原文才会显示​“弗洛朗斯;弗洛朗丝”;此外,由于人名与地名遵循的翻译原则略有差异,请注意不要受到《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词条的误导)字统网译名查找页面查询。

  《辞典》的缺点也不容忽视。首先,上文提到《手册》有关特殊译名的缺失问题(只收姓不收名,只收真实人物不收虚构人物等),《辞典》同样存在。其次,《辞典》只能通过再版方式更新,时效性不够好。再次,《辞典》对某些音符(如长音符)、发音符号(如软音符)和特殊字母(如 œ)的支持度不够,导致难以检索到诸如 JérômeFrançois 等人名。最后,《辞典》并非专门为法语学习者设计,不会收录外来语人名的法语转写形式(如伊拉斯谟 Érasme、伊什特万一世 saint Étienne 等),在非拉丁字母语言转写时也不会考虑到法语的情况(如俄语使用基里尔字母,常见于结尾的字母 ч/ʨː/ 通常转写为字母组合 ch,但法语因字母组合 ch 固定发 /ʃ/ 的音而将其转写成 tch,而《辞典》一般不会收录法语转写形式。)

  三、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现已改版为新华全媒新闻服务平台,参见使用说明
  ​“数据库”​由译名室在已有纸质成果的基础上建立,2003年开始维护外语译名并持续更新。数据库有着十分明显的优点:
  首先,实时更新,时效性强,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译名工作的需要;
  其次,译名分门别类,信息一目了然:数据库划分为​“人名译名”​“人物译名”​等板块,便于按类别查询,且除汉译名外还向译者提供了必要的相关信息(例如,搜索 Xavier 显示​“格扎维埃 [法]”​的播发时间为2003年底,意味着该词条是直接从《辞典》中搬运而来,此后未作修改;搜索 Sylvie 出现​“西尔薇 [法/改]”​字样,这意味着先前《辞典》中的译名不妥,现已改正;搜索 Emmanuelle 显示​“埃玛纽埃尔 [法/新增4],表示这是《辞典》中没有收录的人名。”)
  但是,数据库也有着自身的缺陷:
  首先,数据库属新华社内部资源,外部译者难以进入,有时难以确定搜索出来的词条和输入的外文名是否确实对应;
  其次,数据库不支持除英文字母外的字母,查询法语人名时必须使用近似英文字母代替,可能造成混乱(如 Breton Bréton 发音不同,不宜视作同一人名);
  最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工作重心是外事工作,因此在人文、艺术、科技等其他领域投入较少,不会专门去整理、收录非外事领域的特殊译名。

地名译名

  地名译名和人名译名本质上均属译名,但二者仍有着不小的区别:
  首先,复杂程度不同:人名数量众多且在不断增加,各种特殊译法更是加大了译名的难度[译名最重要的两条原则是​“名从主人”​和​“定名不咎”。​“名从主人”​意味着若是外国人决定选取与译名规则不同的汉译名,在不会引起太大混乱的前提下,一般要予以尊重(如将 Nicolas Sarkozy 的姓译作​“萨科齐”​而非​“萨尔科齐”);​“定名不咎”​意味着如果某个名字被广泛使用,哪怕与一般译名规则不同,也不宜再作更动(如将 Gilles Deleuze 的名译作​“吉尔”​而非​“吉勒”,将 François Truffaut 的姓译作​“特吕弗”​而非​“特吕福”)];与此相比,地名数量相对有限,地点增加与更名的速度较慢,相对容易保持译名的统一。
  其次,遵循规范不同:人物译名应以新华社译名室的译名为准,译名室未提供的非外事领域人名若无通行译名,宜选取《手册》《辞典》的译法;地名译名已有推荐性国标作出规范,故应以《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法语》(GB/T 17693.2—1999)为本,以其他辅助资料为辅。
  最后,处理细节不同:人名译名和地名译名均有​“法汉译音表”,但二者略有差异[例如,des 在人名中译作​“德”​(如 Guy des Cars 居伊·德卡尔),在地名中若音译,则译作​“代”​(如 Saint-Pierre-des-Corps 圣皮埃尔代科尔);ne 在人名中译​“纳(娜)”​(如 Céline 塞利纳),在地名中译​“讷(娜)”​(如 Vannes 瓦讷)];此外,法语地名中的人名均按法语标准译法译出,而人名中须​“名从主人”,还原到初始背景中考虑[例如,法国城市 Saint-Étienne 直接译作​“圣艾蒂安”,但在人名中,saint Étienne 指的若是匈牙利国王 Szent István király,则须译作​“伊什特万一世”);地名 Sainte-Marie-du-Mont 直接译作​“圣玛丽迪蒙”,但人名 sainte Marie 指的若是耶稣之母,则应译作​“(圣母)玛利亚”]

  由于推荐性国标《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法语》只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地名译名一般会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查询:

  •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年):2013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成立了​“外语地名译写标准化专家组”,广邀各单位专家对社会上使用混乱的译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定。由于负责起草现行推荐性国标《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法语》(GB/T 17693.2—1999)的正是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因此可以视该《词典》具有与国标同等的效力。参考书目与国标或该《词典》相左的,应以国标或该《词典》为准。不过,该《词典》尚未实现电子化,译者须专程前往附近的图书馆进行查阅。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该地名《辞典》虽与《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名字相近,但并非由新华社编写,不具有权威性,且与推荐性国标多有龃龉[例如,专名中出现连词 et,国标规定转写成半字线(如 (département de la) Loir-et-Cher 卢瓦–谢尔省),但《辞典》转写成​“和”;地名中的 des 如果音译,国标后附法汉译音表规定译作​“代”,但《辞典》转写成​“德”。此外,《辞典》将 Clermont-Ferrand 译作​“克莱蒙–费朗”,但2017年版《世界地名译名词典》列明应译作​“克莱蒙费朗”​,使用时须注意加以取舍,冲突之处以国标为准
  •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上文已介绍,不再重述)

结束语

  1929年10月,傅雷译完伊波利特·泰纳《艺术哲学》第一编第一章(当时译作《艺术论》),并撰《译者弁言》附于译文之前。在《译者弁言》的最后,傅雷写道:​“译述方面的错误,希望有人能指正我。译名不统一的地方,当于将来全部完竣后重行校订。”​希望今天的译者都能有傅雷先生这样的意识,将译名从自发为之转变为自觉行为。译名统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3 réponses sur « Où trouver des informations de transcription »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网址变了,现在是https://home.xinhua-news.com/loginxhs
直接bing搜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能搜到

谢谢指出,不过访客现在似乎不能查找数据库的人名地名机构等各类译名信息了。以开放求统一其实会更容易促进译名的统一工作。

访客可以在历史资料库查询译名信息:http://home.xinhua-news.com/history ,侧边栏有 ​“文献资料库”​→​“国际译名”​ 选项,也可以直接在搜索框搜索。

Laisser un commentaire

Votre adresse e-mail ne sera pas publiée. Les champs obligatoires sont indiqués avec *